Friday, November 2, 2007

伊拉克














历史

伊拉克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曾经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1958年7月14日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出动10万大军入 侵科威特,科威特一天内沦陷。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美国等西方国家经过5个多月外交斡旋和紧张的军事调遣后,总统萨达姆宣布“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的一个省”,不过迅速遭到了联合国的谴责和美英联军的沙漠风暴行动,对伊拉克地面部队实施空中打击,次年1月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被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击败并逐出科威特。这导致了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伊拉克实行长期制裁,并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以联合国名义多次对其实施武器核查。

911事件后次年,美国认为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公开表示将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结果于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4月9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萨达姆政权垮台。2005年1月30日,伊拉克举行大选。4月6日,贾拉勒.塔拉巴尼当选伊拉克过渡政权总统。2006年5月20日,战后首届正式政府在经议会表决批准后宣誓就职。总理为贾瓦德.马利基。

自然地理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国花为月季花.。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但位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宜于农耕,物产丰富。两条大河每年将7千万立方米的泥沙送入河口三角洲地区。出海口仅在东南端位于波斯湾头的一小段海岸。海岸线长60公里。
除扎格罗斯山地有较多降水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夏季最高气温 高达50℃以上,冬季在99℃左右。雨量较小,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1000-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



人口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东部地区有些部落讲波斯语。通用英语。大约75%的伊拉克居民为阿拉伯人。居住在北部山区和东北部的库尔德人是另一个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20%。
伊拉克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全国95%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4.5%、逊尼派穆斯林占40.5%,北部的库尔德人也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多属逊尼派,只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或犹太教。

经济

石油工业是伊拉克的经济支柱,传统上提供95%的国家外汇收入。
伊拉克在1990年8月出兵占领科威特,随之受到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1991年1月开始的海湾战争造成的破坏严重打击了伊拉克的经济。伊拉克政府开支对军队、保安部队和支持政权的力量倾斜,无助于经济的恢复。自1996年12月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计划有限度的改善了普通伊拉克平民的生活条件。在该计划下,伊拉克被允许出口限量的石油以换取食物、药品和一些基础设施备件。
2001年,由于全球经济疲软和油价下跌,造成伊拉克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在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以后,经济迅速发展。
有炼油与石油化工以及纺织、食品、烟草、水泥等工业。两河平原的灌溉农业已有数千年历史。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稻米、棉花、烟草、温带水果与椰枣等。椰枣输出量居世界首位。畜牧业偏重在东北部地区,养值牛、羊、驴、马,西南部干旱高原上有游牧业。

政治

伊拉克名义上是民主的共和国政体。实际上直至2003年前都是由复兴党控制的专制体制,特别是萨达姆成为总统以后。在上一次总统选举中,萨达姆获得了99%以上的选票;而他是唯一的候选人。伊拉克议会为一院制,称为国民议会或"Majlis al-Watani",拥有250个议席,议员任期四年。
2003年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被推翻后,伊拉克开始政权重建工作。2005年5月3日,伊拉克过渡政府正式宣誓就职。然而恐怖分子为对抗美英的军事占领进行了针对伊拉克警察、政府机构以及驻伊美军的汽车炸弹袭击。另外美国主要是为了世界第一存储石油国其盟友沙地阿拉伯考虑,而在伊拉克政府里扶植起原本处于逊尼派萨达姆镇压下的什叶派穆斯林势力。什叶派和逊尼派穆斯林在伊拉克境内的暴力冲突升级也成为伊拉克政府目前棘手的问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