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 2007

伊拉克














历史

伊拉克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曾经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1958年7月14日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出动10万大军入 侵科威特,科威特一天内沦陷。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美国等西方国家经过5个多月外交斡旋和紧张的军事调遣后,总统萨达姆宣布“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的一个省”,不过迅速遭到了联合国的谴责和美英联军的沙漠风暴行动,对伊拉克地面部队实施空中打击,次年1月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被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击败并逐出科威特。这导致了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伊拉克实行长期制裁,并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以联合国名义多次对其实施武器核查。

911事件后次年,美国认为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公开表示将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结果于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4月9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萨达姆政权垮台。2005年1月30日,伊拉克举行大选。4月6日,贾拉勒.塔拉巴尼当选伊拉克过渡政权总统。2006年5月20日,战后首届正式政府在经议会表决批准后宣誓就职。总理为贾瓦德.马利基。

自然地理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国花为月季花.。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但位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宜于农耕,物产丰富。两条大河每年将7千万立方米的泥沙送入河口三角洲地区。出海口仅在东南端位于波斯湾头的一小段海岸。海岸线长60公里。
除扎格罗斯山地有较多降水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夏季最高气温 高达50℃以上,冬季在99℃左右。雨量较小,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1000-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



人口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东部地区有些部落讲波斯语。通用英语。大约75%的伊拉克居民为阿拉伯人。居住在北部山区和东北部的库尔德人是另一个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20%。
伊拉克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全国95%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4.5%、逊尼派穆斯林占40.5%,北部的库尔德人也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多属逊尼派,只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或犹太教。

经济

石油工业是伊拉克的经济支柱,传统上提供95%的国家外汇收入。
伊拉克在1990年8月出兵占领科威特,随之受到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1991年1月开始的海湾战争造成的破坏严重打击了伊拉克的经济。伊拉克政府开支对军队、保安部队和支持政权的力量倾斜,无助于经济的恢复。自1996年12月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计划有限度的改善了普通伊拉克平民的生活条件。在该计划下,伊拉克被允许出口限量的石油以换取食物、药品和一些基础设施备件。
2001年,由于全球经济疲软和油价下跌,造成伊拉克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在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以后,经济迅速发展。
有炼油与石油化工以及纺织、食品、烟草、水泥等工业。两河平原的灌溉农业已有数千年历史。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稻米、棉花、烟草、温带水果与椰枣等。椰枣输出量居世界首位。畜牧业偏重在东北部地区,养值牛、羊、驴、马,西南部干旱高原上有游牧业。

政治

伊拉克名义上是民主的共和国政体。实际上直至2003年前都是由复兴党控制的专制体制,特别是萨达姆成为总统以后。在上一次总统选举中,萨达姆获得了99%以上的选票;而他是唯一的候选人。伊拉克议会为一院制,称为国民议会或"Majlis al-Watani",拥有250个议席,议员任期四年。
2003年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被推翻后,伊拉克开始政权重建工作。2005年5月3日,伊拉克过渡政府正式宣誓就职。然而恐怖分子为对抗美英的军事占领进行了针对伊拉克警察、政府机构以及驻伊美军的汽车炸弹袭击。另外美国主要是为了世界第一存储石油国其盟友沙地阿拉伯考虑,而在伊拉克政府里扶植起原本处于逊尼派萨达姆镇压下的什叶派穆斯林势力。什叶派和逊尼派穆斯林在伊拉克境内的暴力冲突升级也成为伊拉克政府目前棘手的问题。

Friday, October 26, 2007

Friday, October 5, 2007

Web 2.0服务将在未来很多用途上最终取代桌面计算机应用。
Web 2.0并不是一个技术标准,不过它包含了技术架构及应用软件。它的特点是鼓励作为资讯最终利用者透过分享,使到可供分享的资源变得更丰盛;相反的,过去的各种网上分享方式则显得支离破碎。
Web 2.0的支持者认为Web的使用正日渐以交互性和未来的社会性网络为导向,所提供的服务内容,通过或不通过创建一个可视的、交互的网页来充分挖掘网络效应
双向的消息协议是Web 2.0架构的关键元素之一。
Google Map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火星文
一些人为了使文章能够在不被过滤的情况下顺利发表,而采用的一种以偏旁音或者音近字来表音的文字。据说这种写法将导致过滤体系工作的难度极大增加,不过也会导致读者阅读的障碍。
例子:
偶可以更你做朋友吗?
How r u?
i am 5
lol....等等

缅甸课题
触发的开始:石油涨价,导致物价飙升
经过:八月份就开始有人示威,但是规模不像九月那么大型。因此被认为没有新闻价值没有报道出来。到了九月底,示威者加入了僧侣。由于缅甸人很崇敬僧侣,军方却对僧侣实行暴力。导致人民不满继而发生大规模示威。死亡人数目前没有真正的答案。

Wednesday, August 22, 2007

黄明志风暴-部落格危机?

近年来我国有越来越多人转向了网络媒体发展,原因是网络的言论自由不受限制。网络空间可以让他们的言论传达给更多人知道,也不必害怕政府的管制。但是自从发生了部落客黄泉安与部落客阿西鲁丁在部落格上批评《新海峡时报》遭到起诉后,成了首宗网络媒体被起诉的受害者。

这起事件引起了很大的回响,我认为《新海峡时报》根本就是严重局限了网络媒体的言论自由。
我觉得部落客必须要有自己的操守和对自己的发表负责,只要有做到这些就可以发表任何意见了。这是第一宗在大马发生的部落客遭起诉的案件,难道说明了马来西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反部落格的国家?立法管制是真的能够制止他们乱发言吗?我觉得这不会是个好办法。

另外这之前引起大家注意的部落客黄明志,也因为把国歌改编为饶舌的方式公开上传。这举动引起国安部的和友族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有损国家形象以及有嘲讽种族之间的意思存在。回到主要观点来看,这首歌确实已经触犯了国歌法令,但是其余的罪状却只是政治压力下的产物。虽然这件事可算是告一段落,但是却告诉我们国家好像开始对部落格感到不安了。

对于一个那么勇敢的青年,马来西亚政府竟然要反驳歌词里面的事实,甚至要起诉他。我想,那根本就是害怕国家“真正”的形象曝光吧!政府担心辛苦在人民心中创建的马来西亚形象会被破坏,可见部落格的影响力是很惊人的。大马应该勇于讨论那些所谓“敏感”的话题,不要继续一昧禁止,这只会让种族继续互相猜疑而已。

其实我国政府从去年开始就已经针对网络媒体提出加强管制的建议,并且还提醒部落客诽谤和煽动法令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不应该做出不负责任的事情。去年底甚至提出了部落格需要登记,以避免在网络上散播谣言。但是这个做法的目的是保护国民或者是加害部落客的手段仍然是未可知的。到目前为止,马来西亚还没有一个好像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宪法条文来保护人民的言论自由。然而政府的打压声又不停传来,怎能不叫部落客战战兢兢的发表言论?

前首相敦马哈迪耶曾把部落格形容成“最后的希望”,他认为至今马来人不敢发言批评领袖,部落格将可以代替他们来监督及批评政府的过失。如果部落格不能够很好的监督执政者的话,那就没什么可以阻止政府的政策了。

Friday, August 17, 2007